题目:风度
作者:佚名
得分:90
风度
青瓦小巷,屋檐滴水。
竹刻留青,传承风度。
古架上摆着各式竹器,纹路犹如象牙镶嵌,精致典雅,给人视觉的享受。
“平面雕刻,留竹子青皮,所以为留青竹刻。”老人扶着竹刻,用刀削去竹层,一次一次,厚薄适度,熟能生巧,自是风度。
在此之前,老人须进行采竹,煮青。在最冷的春节前后采3年毛竹为胚,之后进行煮青,层层叠放,旺火,明矾,沸水煮开擦净表面析出的油脂,还需晾晒几月。
有竹段后,需在竹上画稿,工笔的画法注重细部,所以留青竹刻是画家与竹刻家的感情激荡,是画与刻的珠联璧合,交映生辉。
圈边是不可逆的,“行刀如运笔,一气呵成。”圈边刀在老人的手中乖巧听话,随着手的移动沿着画稿留下痕迹,老人轻轻吹去表面的竹屑,将竹刻拿起,细细看了一会儿,微微扬了扬嘴角,又将竹刻放下,进行接下来的操作。
分筠是核心技术,表现笔墨浓淡,渲染着色,所用的刻刀自然也不一样,圈口刀,斜口圈边刀都需合理使用,老人依自己的习惯选择了刻刀,透过金色的眼镜框盯着手中的艺术,生怕一不留神就造成缺陷。
平地是细致耗时的,整个过程老人不温不燥,似一杯温水,从容风度彰显在老人身上。仿佛要是没有外界的因素,他可以保持那个姿势到永远。
从唐代赴日本的尺八到明代中后期具有诱人观感的臂搁,艺术家的才情融汇其中,现其精雅幽深,现其莹润光滑。
但竹刻的传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“年轻时在外闯,无心竹刻。”老人坐在店中的木桌旁,望着四处的竹刻,眼里是满足与幸福,“后因时事,回家跟随母亲学习竹刻,之后母亲去世便也放下了竹刻,若不是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,估计与竹刻无缘了。”
回首自己走过的路,重新拾起竹刻,肩负起传承的责任,传承与坚守的风度,不言而喻。
一刀一桌一老翁。
拿起一片竹刻慢慢体会。单一重复的生活并没有将这样一位老人打磨,反而使他愈发坚定,不改认真,从容传承的风度。
时光清浅,岁月嫣然,携风度,自清欢。

《风度》作文Word电子版
将该作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点击下载
word格式文档
1、本站发布的作文《风度》为网友原创或网友整理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2、本站作文《风度》仅代表原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,作者文责自负。
3、本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,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,评改作文。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站不承担责任。
4、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发现会员未经原作者允许情况下投稿发布别人的作品,请及时通知我们,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