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目:读书遐想
作者:佚名
得分:90
读书遐想
王国维先生曾总结过做学问的三种境界,后人对此有不同的阐发。其实这也可以看成是从学与行,再到有所得的渐进过程。很多先贤圣人,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,他们无一不是精于读书,善于实践的楷模。
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
开卷有益,在用脚丈量世界之前,书,无疑可以一点点扩大我们的眼界,夯实我们的基础。眼界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。只守着一副小小的躯壳,是走不了多远的。
为乘风破万里浪,甘面壁读十年书。大文豪欧阳修痴于读书。马上、厕上、枕上无处不读,书十年如一日的积累,是文思泉涌不竭的源头。
“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”。在出山问政,指点江山之前,孔明也只不过是个在草庐之中常与书卷作伴的文弱书生。然而他在卧榻之上,能审时度势,运筹帷幄,是因为书中自有大天地,以此为鉴,而知兴衰更替。
衣带渐宽人不悔,为伊消的人憔悴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可是,躬行需要怎样的付出。
百年前一个寂寂的个冬夜,屋外风雪茫茫,屋内一盏油灯未枯,一位衣着朴素而气度不凡的老者忽而放下手中的书卷,转过身来,语重心长的对在灯下苦读的儿子说道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这句话掷地有声,也是这位自号“放翁”的老人一贯身体力行的座右铭。坎坎坷坷中,怀才不遇的他日夜惦念的是“但悲不见九州同。”那是始终如一的执着,他的一腔爱国热情不仅激荡在行云流水的诗文中,更在朝堂上的慷慨陈词里,在前线的刀光剑影中。
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
两千多年前,“至圣先师”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年代度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他早年寒窗苦读,后来周游列国,游说诸侯。半生飘零之后才重回故里,将毕生所学、所思、所行倾注到“六经”的整理上。为了践行“教学相长”、“因材施教”等教学理念,他开创私塾,广收门徒,这才有他的《论语》与儒家思想彪炳千古,历久弥新。
先读书而广有博闻,再实践而深得真知,后收获而水到渠成。在无声岁月的默默求索中,既要读万卷书,也要行万里路。我们,还在路上。

《读书遐想》作文Word电子版
将该作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点击下载
word格式文档
1、本站发布的作文《读书遐想》为网友原创或网友整理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2、本站作文《读书遐想》仅代表原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,作者文责自负。
3、本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,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,评改作文。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站不承担责任。
4、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发现会员未经原作者允许情况下投稿发布别人的作品,请及时通知我们,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。